今年上半年,国内疫情多发散发,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所增强,经济运行承压,物流业也因此受到影响,很多企业切身感受到了经营困境。
上半年,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49.4%,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平均指数降至48.4%,为近年来较低水平。二季度社会物流需求增速大幅回落,比一季度降低5.3个百分点。
国务院成立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,各部门陆续出台保通保畅政策措施,伴随复工复产稳步推进,前期积压的物流需求持续释放。货运受阻、物流不畅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的情况也得以改善。
二季度5、6月份景气指数连续回升,6月业务总量指数为52.1%,升至年内较高水平。上半年,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约160万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3.1%,物流需求呈稳定逐步恢复态势。
今年上半年,物流业总收入达到6万亿元,同比增长6.1%,物流供给加速恢复,物流业来到市场恢复期,实现正增长。对于行业整体走势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判断,物流业正逐步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延伸。
在莫测的后疫情时代和严峻的国际局势下,如何寻求发展,是每一个物流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。对此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提出了5条发展路径。
适应产业链升级趋势,物流业与制造业、商贸业、农业等产业将深化融合。企业主体之间、业务流程之间、信息数据之间、设施资产之间、标准规范之间融合的程度将逐步加深,逐步从简单外包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,从提供基础性服务向增值服务再到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转变,从基础服务商向物流服务商再向物流整合商转变,推动产业链迈向价值链中高端。
智慧物流发展方式将成为重要战略方向。传统线下物流将全面触网,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加快向业务在线化、数据业务化和流程可视化转型;物流企业边界将全面打开,产业链上下游相互赋能,加快向共享化、绿色化和平台化转型;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将全面融合,新基建带动新一代智能物流弯道超车,万物互联的物流互联网有望形成。
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最终需要企业来推进。一方面,物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、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推高市场集中度,着力向标准化、品牌化、高端化转型,优化资源配置效率、发挥市场规模效应,提高市场集中度。另一方面,中小企业聚焦专业领域和细分市场,充分利用社会化平台赋能,激发网络效应,深化专业分工,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,加快向专业化、利基化、定制化转型。
随着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实施,将带动物流资源向城市群、都市圈和中西部等地区集中和转移,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,多种运输方式为通道,骨干冷链物流基地、示范物流园区、多式联运场站、城市配送中心、物流末端网点等为支撑的“枢纽+通道+网络”的物流运行体系。物流资源集聚打造战略支点,培育发展枢纽经济,形成区域新增场景。
我国企业全球竞争的短板是一体化全球物流交付能力,优势是区域化产业链供应链市场规模和组织能力。通过国内需求牵引全球供给,国内供给服务全球需求,开辟物流大通道,将改变原有国际市场格局。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强强合作、抱团出海,提供全球物流一体化交付服务,将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,助力“中国制造”扬帆出海。
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、战略性、先导性产业。针对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不同的现实情况,“十四五”现代物流发展规划,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工程落地,加速形成大规模物流枢纽集群、物流园区。通过顶层格局规划,建设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,为“货畅其流”提供了依托。
随着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“两业融合”的推进,物流服务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供应链上下游及全过程,不少的物流企业也将业务从单纯的物流服务向供应链服务转型。在这个过程中,数字化为物流服务融入产业链提供了接口,也为智慧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了解更多网络货运政策→公猪号:新物流研究院。内附全国最新网络货运平台名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上一篇:“贵商易”为商贸物流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下一篇:招聘丨卫辉27家高新企业多个热门岗位机会难得不要错过